8月10日稳操胜券配资,第二届南华“松茸杯”定向赛在“中国野生菌王国”楚雄州南华县热力开跑,参赛者奔赴山林,开启一场集寻菌、徒步、亲子、休闲于一体的体旅狂欢,用脚步书写菌乡新故事。
晨起进山,奔赴山野之约
清晨9点,山林间流淌着云南夏日独有的清凉。微风拂过松针,卷着草木与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,沁得人肺腑舒畅。检录处早已排起长队,大家领完印着菌菇图案的参赛服和号码牌,围在主办方身边认真听着热身建议——“刚开始别往快爬,慢慢往上走,保存体力才能找好菌!那些太危险的地方千万别去,路边有些悬崖没有栏杆,这可不是公园景点,大人一定要看好自己小孩!”
话音刚落,大家已按捺不住亲自捡拾野生菌的兴奋,三三两两稳步向山上进发。家庭小队是主力军,二胎家庭全员上阵,爸妈一手牵大宝、一手抱二宝,脚步稳稳往山上爬;小情侣把寻菌当浪漫约会,手牵手穿梭在树影间。
人群中,一位白发老人格外惹眼:他肤色黝黑,身形矫健,爬起山来比不少年轻人还快。他手里提着主办方发的小箩筐,已经装得满满当当,连放装备的大袋子也被塞得鼓鼓囊囊。
山林寻菌,笑闹里悟“珍稀”
进山后,寻菌与徒步交织出奇妙体验。有人蹲在松树底下,手指轻轻扒开厚厚的落叶,像在和山林玩“菌子捉迷藏”;有人干脆放弃捡菌,找个好地方打开零食袋大快朵颐。一小时后,有人满脸沮丧,有人喜笑颜开,老年人果然是捡菌高手,开始路边摆拍战利品,惹得其他参赛者十分羡慕。
开屏新闻记者过去打开老人的袋子一看,里面多是奶浆菌、鸡油菌,还有些同色系的常见杂菌,一问得知这些在市场上也就10元一斤。老人对着围上来的年轻人科普道:“常见的菌价值不高,你费劲在山上捡半天,拿到市场上不会超过30元的;可那些卖上百元一斤的菌,你根本捡不着,这才是山珍的价值,物以稀为贵嘛。”大家凑近细数,袋子里有约一公斤的奶浆菌、一朵青头菌和一朵牛肝菌,下山时牛肝菌的菌帽还被弄断了,“这样的卖相,在市场上根本卖不了好价钱。”
与此同时,不少家庭带着孩子来参加此次活动。一位家长表示:“主要想让孩子体验大自然,不然放暑假就知道玩手机、打游戏,出来锻炼锻炼也好。”
上午10点半,上山的队伍陆续往回走。有收获的揣着菌子,没收获的也没空着手——有人捡了一筐小松果,权当没白来。
赛事添彩,体验全面升级
下山处的欢迎仪式热闹非凡。每个参赛队员都领到了参与奖奖牌——用乐高玩具拼成的蘑菇造型,能自由组合成喜欢的样式。刚才还为没捡到菌灰心的小朋友,立刻玩起拼图,笑容又回到脸上。
此时气温渐渐回升,主办方给每个人递上一支雪糕,清凉瞬间驱散了疲惫。
与此同时,大众组、亲子组打通了年龄壁垒,5岁娃跟着奶奶慢慢走,65岁大爷举着手机拍风景,外地选手超六成,真正实现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。完赛选手还能逛秋叶田研学营地、尝万人野菌火锅,德茂庄园的温泉和非遗阿苏嗻舞蹈更让人不舍离开。青年演员刘熙墨的直播吸引超百万人围观,把南华的菌香与欢笑传到了全国各地。
体旅赋能,激活乡村新篇
赛事带来的热度实实在在:直接经济贡献127.8万元,拉动消费925万元,德茂庄园周边民宿天天满房,农家院里的菌子宴飘着香,土蜂蜜、菌子酱等特产成了“抢手货”,“跟着赛事来吃菌”成了云南暑期的新风尚。南华县借着这场赛事,把“吃住行游购娱”串成了链,让参赛者从“过路客”变成了“回头客”,真正实现“一人参赛,全家旅游”。
本次赛事由楚雄州教育体育局指导,南华县人民政府主办,连续两届“松茸杯”的成功,不仅打出了体旅融合的“南华样板”,更让菌乡的活力在山野间生生不息。
未来,南华县将继续深耕“生态+体育+旅游”模式,让更多活动走进商圈、景区,用一场场赛事带火一座城,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,让乡村振兴的脚步更稳、更实。
开屏新闻记者江洋摄影报道
一审孙琴霞
责任校对刘自学
主编严云
终审编委刘超稳操胜券配资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